第069章:热闹的清晨-《回档之1995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作为一个后来者,苏杭觉得,‘新概念’赛事虽然热闹,也带来了《萌芽》销量的增长,但真正让杂志腾飞的,却是因为韩寒、小四等一批青春文学作家的崛起。

    再直白一些,因为一个字:

    ‘钱’!

    ‘新概念作文大赛’带来的加分和保送等福利固然亮眼,但绝对没有一个少年凭借一本小说就轻松赚到100万那么诱人。

    这也是苏杭当初为何会提议博艺炒作自己的‘十万预付’。

    十万虽然比不了100万,但1995年的现在,足够在中原省会全款买一套房子的一笔钱,也已经非常吸引眼球。

    更何况,支付对象还只是一个16岁的少年。

    总之,炒作‘十万预付’,算是抛却边角,直入要害。

    苏杭说出100万的销量数字,另一边的钟长林再次吸气:“100万,不敢想啊。”

    苏杭笑道:“那就先做事,成不成看天。”

    曾经《萌芽》的50万销量,在苏杭看来,绝对不是极限。

    因为《萌芽》简直是典型的‘墙里开花墙外香,为他人作嫁衣裳’,通过‘新概念作文大赛’培养了一大批青春文学作家,结果……基本都跑了。

    还成了竞争对手。

    比如小四,主办了《最小说》,同样的青春文学,销量也达到50万级别。

    还有韩寒。

    玩票一样的《合唱团》,开卖首日,销量就冲到夸张的10万本。即使是炒作的结果,这一数字也足够惊人。

    《萌芽》为什么没能抓住机会更进一步,苏杭无法深究,但他相信,《青旭》只要走对方向,想要实现曾经《萌芽》没能达成的百万销量目标,难度不大。

    至于原因,关键就在于,大环境很好。

    曾经的《萌芽》在新世纪之后才开始崛起,因为各种新媒体的冲击,纸媒当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。

    1995年的现在,政策宽松,市场开放,公众的娱乐手段又远没有十几年后那么丰富多彩,因此是纸媒依旧可以大展拳脚的好时代。

    钟长林显然也挺赞成苏杭的‘先做事’理念,说道:“就是要做事啊,小杭,所以才打电话来问问,这‘饥饿营销’到这一步了,你还有其他想法没,不瞒你,伯伯我也挺怕一不小心弄巧成拙的。”

    苏杭想了下,参照曾经的记忆道:“关于后续,既然已经‘饿’过了,也不能一下喂太饱,会撑到。我觉得,控制节奏,隔两天放出一批杂志,保持市场更加长久的饥饿感,或许也是个法子。”

    “你说的有道理,”钟长林立刻赞成,想了想道:“那明天就放出一……不,一万也太少,就放出两万本,隔两天,再给两万。”

    苏杭想想杂志到底不比手机,补充道:“钟伯伯,最好也别这样太久,过犹不及。适当限量两三次,到了10号,我觉得就可以足量供应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没错,其实我也有类似的想法,咱俩碰一起了,”钟长林说着,又追问:“小杭,还有其他吗?”

    “没了。”

    “不是这‘饥饿营销’的其他,”钟长林道:“是其他类似‘饥饿营销’的法子。”

    苏杭想了下,说道:“如果你不怕翻车,倒也还有一个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?”

    “争议营销,”苏杭带着笑:“钟伯伯,找人来骂我吧。比如,说参商的小说其实没那么好,‘为赋新词强说愁’,或者,说参商的小说是代笔的,一个人怎么可能写那么多。如此之类,等炒起来,我们再澄清,再继续炒,各种对骂,总之,越热闹越好。”

    钟长林听完,立刻否决:“这太危险了,稍不注意,还真可能像你说的……翻车。”

    “是啊,双刃剑,”苏杭道:“闹到最后,要么冠盖满京华,要么斯人独憔悴。”

    钟长林道:“你这好像说的不是你自己一样。”

    “长恨此身非我有啊。”

    “你小子就别拽文了,”钟长林思考片刻,到底还是坚持道:“不能这样,小杭,你可是博艺的宝贝,不能有污点,更别说主动制造污点了。”

    苏杭感受着钟长林下意识比一般合作者更多些的关切,点点头,语气也正经一些:“钟伯伯,那就,嗯……如果有机会,顺势而为。我现在这么风光,肯定会有人眼红。等某些人忍不住了,开骂了,咱们就骂回去,这样不算自导自演,风险会很低。”

    “这是肯定的,有人骂你,我也不能坐着不动啊。”钟长林回了一句,又反应过来:“好,这个……确实比咱自导自演好,风险低,顺势而为。”

    两人继续聊了一些细节,不知不觉通话已经快十分钟,钟长林却还是没有挂断的意思,想要继续从苏杭这里掏东西。

    苏杭便又提起了昨天和学校商议的征文活动。

    这一期《青旭》火了,想要维持热度,接下来,好文章确实是一个关键。

    苏杭自己可不够。
    第(2/3)页